作为一个大陆人,时常希望有一个独立于官媒的非自媒体存在,你可能会提到傲娇的“六公主”;而这次,我想和大家聊一聊这个台湾媒体中特别的存在【公共电视】
关于公视
公视使命
“公共电视”是一种电视制度, 在传播学理上有其定义与任务。
它必须有自己的频道、 自己的电台、 有自己的节目政策, 所有的播出都是为了服务公众, 提供公众必须的资讯为主要功能。
因此, 公视和宣导政令的国家电视不同, 和以广告、收视率好坏来取决节目内容的商业电视不同。
公视属于全体民众, 不专为政府或某一政党服务; 不以营利为目的, 也不受商业或利益团体左右, 公共电视,顾名思义, 是接收全民付託, 以服务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电视媒体。
那【公视】与 【台视】【华视】【民视】【中视】等带有明显倾向色彩的电视台有什么不同呢?台湾虽然本土面积不大,但却拥有者 300 多家电视台,在这里开电视台,真的就是靠财团砸钱。你或许知道【中视】与【中天】的老板是同一个,没错就是“旺旺”,因此你可以经常看到记者手持两家电视台的麦克风,一条新闻两台播,这样比较省钱啦,而因为具有明显的亲中色彩,两家在岛内的收视率或许并没有那么高,【中天新闻台】也只是被迫改为网络播出。
台湾公广集团有:公共电视,PTS Taiwan (English),公视台语台,中华电视公司,客家电视台
那你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公视】经常称呼【华视】为友台,一开始我们有提到过,它并不在乎自己的收视率,因此不论你何时切到公视,都是没有广告的,这与其他频道是一个明显的区别;那上面提到过运营一家电视台真的很烧钱,公视为什么每年还有那么多自制剧,资金链从哪来?
经费来源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公共媒体,不同于 NHK, BBC,公民需要每年像这些公共媒体强制性缴纳费用,公视经费主要来源有以下
公视基金会第一年得到的政府捐赠 为十二亿元新台币, 自筹款为三亿元。依据公共电视法, 政府捐赠的金额逐年递减百分之十, 至第六年以后应为第一年政府编列预算 金额的百分之五十, 因此公视自筹款负担将逐年大幅增加, 对一个肩负使命的非营利电视台而言, 无疑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为避免过于倚赖政府捐赠, 以增加公视财务独立性,在作法上有:
企业赞助:由公、私立机构或企业团体提供经费,赞助播出之时段或节目。“企业赞助”不同于一般广告赞助,受限于电视台的基本规范,不得促销特定商品或服务、不与节目题材有任何关联或暗示、不参与任何节目制播过程等,因此能够独立自主, 避免伴随经费而来的干预。公视节目品质精緻、立意良善, 受到许多公、私立机构、企业予以肯定,并提供经费赞助, 成为公视制作精緻节目的重要支柱。
个人捐赠:成立“公视之友”会员制度,希望汇集来自民间的力量,成为公共电视在民间的重要基础。“公视之友”认同本会理念 并以捐款的方式赞助公视,公视除制作精良的节目外, 以《公视之友》月刊做为与“公视之友”沟通的桥樑,此外亦提供“公视之友”适当的回馈,如购买本会相关产品享有折扣优惠、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等。同时, 举办文化、教育、残障等公益活动时,邀请“公视之友”担任志工, 让公共电视提倡的理念落实到生活中。
其它财源:公视拥有各类型精緻的节目为基础,利于开发各项公共电视文化事业活动,如促销与节目相关之录影带、 图书资料、教材及副产品等, 将节目资源再利用,延伸节目的制作价值。此外, 公视摄影棚、剪辑、音效等设备,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行有馀力时, 予以出租,供其它传播公司、大学相关科系 付费使用,以合理的租金做为硬体维护费用。公视开播以来, 积极争取企业赞助,并以节目行销、 设备出租的方式获取经费; 公共电视更透过一步一脚印的 地方巡迴服务、 各项媒体的宣传及社会大众的推荐,使“公视之友”人数迅速成长,这正代表公视的理念与品质受到肯定, 成为公视往前迈进的最大动力。
算下来,台湾人每年向公视提供 35 新台币的支持,因此每位台湾人都是公视的“干爸/干妈”
中国台湾公共電視台 | |
---|---|
英國公共電視台 | |
美國公共電視台 | |
日本 NHK 公共電視台 | |
法國公共電視台 Francetv.fr | |
法國公共電視台 ARTE | |
法國公共電視台 法國法蘭西 24 | |
加拿大公共電視台 | |
澳洲公共電視台 | |
德國公共電視台 | |
澳洲公共電視台(SBS) | |
丹麥公共電視台 | |
西班牙公共電視台 | |
挪威公共電視台 | |
瑞典公共電視台 | |
芬蘭公共電視台 |
创办历史
公视建台历史
1980年
当时的行政院长孙运璿先生提出公共电视台的主张。他说,今天不做,明天会后悔。
1983年
新闻局提出公视节目制作中心计划草案,但因经费过高、人力庞大而搁置。
1984年
新闻局设立公共电视制播小组,向三家无线电视台徵用时段播出。
1986年
公共电视节目制作的任务,转由财团法人广电基金下设的公共电视节目制播组负责, 广电基金所制作的节目,仍然没有专属频道播出,在三台借用的时段经常被调动,影响观众收视权益。
1991年
行政院核定公共电视台筹备委员会设置点,公视筹委会正式运作。公视筹委会委託七位学者专家组成公共电视法草案立法小组,并经过缜密的研议,提出公共电视法草案。
1993年
行政院将公共电视法送交立法院审查。
1996年9月
一群关心公共电视的学术文化界人士 ,组成公共媒体催生联盟,结合各界支持公共电视的力量, 以促使公视法通过。
1997年5月31日
经由民间锲而不捨的游说及 立法院密集的政党协商, 公视法惊险过关,完成三读。
1998年1月
第一届公共电视董监事十八位人选经立法院推举的提名审查委员会审议通过。三月,董监事召开第一次会议,选出吴丰山先生为董事长, 贺德芬女士为常务监事。
1998年7月1日
财团法人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 正式成立,公共电视台并于同日开播,完成长达十八年的建台历程。
公视的未来有很长的路要走, 许多困难与险阻有待我们一一克服,而您正站在公视成长的时间轴上,见证改造省内媒体环境的长期奋战, 公视盼与您携手,共同为打造媒体的美丽新“视”界努力!
公视已在 2018 年走过了 20 个年头,而“看见更好的未来”是时代赋予它的新使命,此外公视还是全台第一家试验 4K 播出的电视台
制播理念
以多元的视野、多样的风貌和 高品质的专业制作来服务公众, 促进教育文化发展, 是全世界公共电视节目共同的特色, 也是公视奋力追求的目标。在节目规划上,公视秉持以下九大理念:
- 真心关爱儿童的成长
- 尊重各族群的需求
- 关怀弱势团体与文化
- 呈现表演艺术的生命力
- 重视台湾生态保育
- 纪录台湾社会变迁及人文风貌
- 亲近民众的生活
- 展现文学之美
- 掌握社会脉动、开拓国际视野
公视节目不以单一节目吸引大量观众, 而是透过整体节目表的安排,由多元样貌的节目来满足不同族群, 或不同爱好者的特殊需求。为了向民众提供 有别于商业逻辑的更佳选择, 公视的节目制作涵盖下列目标:提供全民终身学习的管道。增进人民对新闻事件和公共事务的瞭解,善尽媒体监督政府的第四权责任。提供重要议题和观念的分析和解释。提供人民对台湾和他国丰富文化、 历史的认知, 并培养本土关怀和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社会对台湾风土人情的瞭解。使人民接触多元的表演艺术。提供各种社会团体如少数民族、弱势团体,公平参与的机会与表达艺术和政治上的意见空间。播映和典藏重要的影视经典作品。
因为有《公共电视法》的庇护,公视在这些年里是有制播许多优秀节目的,这里不再一一列出,光是看“广播电视金钟奖”入围获奖名单都可以知道。
公开透明
这是公共媒体一个显著的特征,因为这个媒体是属于人民,服务人民的,并受到人们监督。所有相关信息,均可在官网查询到,不过仍然要遵循 CC 创用规则哦。
频道
公视主频是台湾的公共电视媒体——公共电视台(公视)的主频道,一般称呼为“公共电视”或简称为“公视”(部分节目预告片尾将本频道称呼为“公视频道”)。内容为综合台形式,特色是比其他无线台(台视、中视、华视、民视)更重视公共服务节目及弱势族群(儿童、老人、原住民族等)节目。中央气象局发布海上台风警报期间,公视主频道会在每整点前数分钟固定录影转播中央气象局台风动态说明会,也会在画面左侧开启滚动字幕报导台风最新动态及台风警报范围。公视的台标在节目播完后会由半透明变成“彩色”。 2012 年 6 月 30 日中午起,无线电视数字化后定频于 26 频道。 2016 年 6 月 8 日,NCC 通过公视换照和营运计划变更案;自 7 月 6 日起升级 HD 讯号播出,和客家电视台、原住民族电视台并列第四个主频道升级为高清讯号的电视台。 2020 年 6 月 1 日,公视主频改为 24 小时全日播出,收播时间改为每月第 1 个周四 02:00~06:00。
公视台语台(台湾话:Kong-sī Tâi-gí-tâi)是台湾公共电视台旗下的电视频道之一,前身为 2004 年 7 月 1 日开播的“Dimo TV”、以及 2012 年 10 月 1 日更名的“公视 2 台”,2019 年 7 月 1 日改为现名,为台湾第一个以全台语播出的公共性电视频道。
公视 3 台是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旗下的一个电视频道,也是台湾第一个高清电视频道。由公视接受行政院新闻局“公共广电与文化创意、数字电视发展两年计划”补助建置经营。 2008 年 5 月 15 日睌上 8 点起开始试播,第一个播出的节目为连续剧《美味关系》。2012 年 7 月 24 日正式开播,节目内容则以外国电影、戏曲、文化艺术和体育赛事等为主。创台之初的频道名称为“HiHD”,“Hi”是“招呼”、“迎接”之意,“HD”是“High Definition”(高清)之意。2012 年 8 月 31 日起,频道名称由“HiHD”更改为“公视 HD”。 2016 年 7 月 6 日凌晨两点起更名为“公视 3 台”,定位为体育赛事、艺文、各国剧集的频道。
Taiwan+
为什么要把Taiwan+分离出来说,是因为TaiwanPlus开播于今年 10 月 3 日,而他的开台历程与公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Taiwan+(中文:台湾+),又称TaiwanPlus,为影音串流平台。由台湾省文化部设立、中央通讯社主责执行的“国际影音串流平台计划”,正式定名为“TaiwanPlus”,是台湾首个向国际观众宣扬台湾的英语影音新闻和节目的平台,平台于 2021 年 8 月 30 日正式上线。2022 年 6 月 9 日,平台由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经营,并于 10 月 3 日开播电视频道。
中央社称,TaiwanPlus 是台湾有史以来最大的台湾视讯平台,目的是将台湾的节目、新闻和故事带到全世界,内容设定包括严肃的新闻议题、软性的文化及艺术主题。TaiwanPlus 旨在发出台湾的声音,向英语世界提供区域事件和问题的多媒体报导。 路透社则报导,TaiwanPlus 成立时,正值中国大陆积极透过英语媒界,尤其是透过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向外界传播其观点,并同时在打压台湾的国际空间。
TaiwanPlus建台历史
2020年7月
台湾省文化部便开始委托公视建置英语网络影音平台,规划国际数位传播发展计划,向世界宣告台湾的经验与价值。这个名叫“国际传播数位计划”的前导计划耗资 10 亿元新台币,原计划 2021 年上线,涵盖新闻、节目、专题、纪录片等内容。外界普遍质疑该计划会令公视成为类似于我们大陆的“大外宣”机构,而公视董事冯小非曾一度于 Facebook 贴文抨击执政当局介入公视经营,罔顾公视独立性,就连公视高层也没守住应守防线。多位董事表达不满之下,公视于 7 月 27 日举行临时董事会,最终以 11 票对 4 票通过影音平台计划,时任公视总经理曹文杰、执行副总经理谢翠玉、新闻部经理苏启祯当场辞职抗议。最终,文化部于 29 日宣布终止有关“国际影音平台”委托案,但会另寻执行方式,力争次年 1 月 1 日开播。
2021年5月
该计划最终由中央社承接,正式定名为“TaiwanPlus”由福斯传媒集团亚洲区执行副总裁暨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蔡秋安担任执行长。
2021年8月30日
TaiwanPlus 影音串流平台正式上线时,也将由台湾戏剧“斯卡罗”打头阵,同步抢先在海外地区独家首播。
2022年6月9日
TaiwanPlus 与中央社合约到期后,由公视经营。
2022年8月17日
NCC 核准公视新增“TaiwanPlus”服务,以传统的电视频道形式开播,同时于其他电视平台上架,9 月 8 日起于无线数位频号 CH7 进行频道讯号测试,预计于 10 月 3 日开播。
2022年9月14日
中华电信 MOD 新增“TaiwanPlus”频道,于 10 月 3 日免订阅上架。定频于 558 台。
2022年10月3日
正式开台。
台湾省民众最不能接受的是,参与 Taiwan Plus 平台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 JL Design 公司,同样也接了我们的官方媒体中国中央电视台旗下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中国环球电视网纪录频道的频道包装设计。 2022 年 2 月,外媒驻台记者 Sam Reynolds 发现,TaiwanPlus 影音平台流量少得可怜,实在未能达到“宣扬台湾”效果。民众党对此批评,该平台无助于把台湾特色行销到世界。Taiwan Plus 软开台(Soft launch)一年后,Taiwan Plus App 下载约十二万次,相较当初设定百万人次,达成率仅一成多,引起国民党立委万美玲质疑。国民党立委林奕华和郑正钤亦抨击,TaiwanPlus 的电视频道没有法源依据,“都是政府主导,要什么就要什么,没法源就要硬干”。
我的观点
时至今日,如果站在台湾的角度看问题,公视真的做到了它该做的吗?
答案是确实做到了,从历年来制播表现与获奖记录,公视人为台湾电视留下了很多优秀的节目
我记得前两年,在台语台开台的时候,对 2003 年的戏剧《后山日先照》做了修复,张美瑶确实让我为之流泪;这样的例子很多,《一把青》,《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们与恶的距离》,《生死接线员》,《噬罪者》等优秀的电视剧;《公视电影院,《公视人生剧展》,《学生剧展》,《新创电影》,《听听看》,《有话好说》等一系列节目均出自公视,他会给很多新人机会,也造就了经典,“水果奶奶”应该是许多人的回忆。
另外公视的频道包装也是很好看的,算是很有风格的 ID
如果不被政党介入,那么也就不会有“公视门”事件?
这个东西很难讲,我一个没参加过什么选举的人也不太好说,但有一点,公视确实会受执政党影响,而公视董事会是否能坚持住底线,又或者说公视法能不能保护公视不被外部势力侵入这个需要进一步观察。
如果它绿了,它真的还算中立吗?
从各个节目来看,台湾媒体一直是开放自由的状态,不论你是何种立场,均可以畅所欲言,允许不同的声音才有进步
而你看公视新闻会与其他台会感觉有明显差异,首先英语,越南语,泰语,台语,手语等新闻的播出是一种创新的国际化尝试,新闻内容也不局限于鸡毛蒜皮的小事,主播在播报时也不太会有个人立场的介入,因此算得上中规中矩。
大陆是否有会有全国性的公共媒体?
我觉得不太好说,至少目前这个阶段我觉得先把节目分级制度搞定比较重要,不要一刀切,允许更多的创作自由才有更多优秀的作品。我一直相信我们大陆的电影,电视或者综艺都可以做的更好,只是目前限制条件过多受到影响较大。
最后,希望两岸早日完成和平统一,落叶归根!